□ 杜文濤
一種炊具便有一種炊具里飄出的不同的味道。吊罐肉便是其中最獨具自己味道的嵐皋特色菜肴。
常年四處奔波征戰(zhàn)的嵐皋先民巴人,他們覓物度饑,掬水止渴,獵捕走獸,掘取花草,百肉同罐,五味共烹,篝火而炊,山野而食,壯實著自己的身胚,繁衍著族裔的生命,在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里,綿延下了巴人文化,也綿延下了懸掛著的巴人美食吊罐肉。
吊罐圓形,上大下小,類似鼎和釜,大小不一,視食客多寡而定。不知是吊罐衍生了鼎和釜,還是鼎和釜衍生了吊罐。吊罐舊時用銅鑄,現(xiàn)代多用鐵鑄。炊時,懸吊于火上,人們便稱其為吊罐,而吊罐常用以燉肉,人們便稱其為吊罐肉。
吊罐食材沒有固定譜牒,可以任意擷取飛鳥跑獸、家畜家禽、山野藥材、田地菜蔬,同燉一罐。
嵐皋山民房屋多為土木結(jié)構(gòu),每戶都有一個柴火火塘,便于取暖御寒,火塘上方懸掛一個吊罐,燒水做飯持以生計;鹛晾餄L燙的小灰還可方便地烤食紅薯、土豆和玉米。正是這火塘,才使吊罐肉從巴人時代承襲到了今天。
歲月變遷里,嵐皋人烹制的吊罐肉注重于食材的選取。喝著山泉水、在山坡上散養(yǎng)的本地牛、羊、豬、雞,是吊罐肉的常用食材。選材最多的當數(shù)土雞和臘豬蹄,最招人喜歡的是頭年就炕在火塘上方的豬前腿。因為山里放養(yǎng)的“跑山豬”前腿屬于“活肉”,吃起來既不肥膩又不至于太柴瘦,食味鮮美,肉香濃郁。
嵐皋人對吊罐肉的配菜也很講究,他們常根據(jù)自己的口味,搭配洋芋果果、半邊菜、香菇、木耳、竹筍等山貨干菜,或是時令季節(jié)里自家菜園子里的萵筍、四季豆、豇豆、瓠子、山芋、山藥、蘿卜、蓮藕等時令蔬菜。配菜里,干豇豆與臘豬蹄為最佳組合。好的干豇豆一定要采摘頭茬一尺左右還沒有鼓籽的嫩豇豆曬制而成,這樣的干豇豆與臘豬蹄燉煮時能充分地吸收湯汁,軟而不糜,吃起來有嚼勁兒。
大巴山中無閑草。山坡密林間,隨處生長著細辛、肉蓯蓉、淫羊藿、巴戟天、仙茅、黨參、天麻、黃精、茯苓、當歸、牛夕、川芎、何首烏等中藥材,它們都是吊罐肉中極好的配料,既提味增香,又有著補腎壯陽、益精補血、強健筋骨的藥膳食療效果。當然,適量的鹽是燉煮吊罐肉最簡單而不可缺少的佐料。
吊罐肉的風味和口感還依賴于對火候的拿捏。而能隨意靈活地掌握火候,這應(yīng)感謝嵐皋先人對于火搭鉤的發(fā)明、運用與傳承。火搭勾又名索搭鉤,上系于屋梁,下懸于吊罐,常用木叉與竹筒制作,拙樸而實用。降,可以猛火燉煮;升,可以文火慢煨。升還是降,圓腹底的吊罐都能最大化地均勻受熱,不添減火塘木柴而隨心燉、煨,原味原汁地將鮮美燜在了罐里,直到罐蓋揭開芳香四溢的瞬間。
每一樣食材都是山川大地綠色天然的饋贈。肉食味長,配菜嫩鮮,佐料芬芳。嵐皋人善于把這些多種食材和配料置于吊罐中進行巧妙地融合,更樂于享受這種酥而不爛、湯鮮醇郁、唇齒留香的山珍佳饌。
如今的人們偏愛上了山村田野,吊罐肉已從農(nóng)家的家常便飯,變?yōu)榱诵缕妾毺氐拇驼漯}。當食物的功能從果腹升華到享受,人們便愈加有了對大自然無私饋贈的最高禮敬。
嵐皋人對于吊罐肉有著鄉(xiāng)愁般的記憶。“正月那個二十一呀,想吃那個好東西呀,想吃那個公雞和母雞呀,嗎啊依子呀,吊罐子燉豬蹄呀!”這首名為《十想》的山歌流傳于嵐皋大地,也流淌在嵐皋人的味覺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