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康日報記者從國家發(fā)改委網站獲悉,我市的劉家營遺址、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嵐皋縣南宮山景區(qū)、鎮(zhèn)坪縣飛渡峽旅游景區(qū)四個項目已列入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
據悉,為提高文化旅游發(fā)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珍貴遺產資源保護傳承和地方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國家發(fā)改委會同國土部、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文化部等8個部門聯合發(fā)文《“十三五”時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年限為2016年至2020 年,分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三大方面。
中央預算內投資采用按比例補助并控制補助投資最高限額的方式予以安排。原則上東、中、西部地區(qū)的中央補助比例分別按30%、60%、80%控制。
安康市劉家營遺址
劉家營遺址位于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qū)中西部五里鎮(zhèn)劉家營村,為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遺存。位于月河南岸,地勢平坦開闊,月河由西向東環(huán)繞通過,南接掛榜山,西至李家溝,東至茅灣水渠,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約400米,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
1986年5月7日原安康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4月20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遺址東北部暴露有戰(zhàn)國時期文化層厚約1.5米,中部斷層則可清晰看見秦漢時期瓦、陶片等。此遺址內有大量泥質灰陶片,飾繩紋、弦紋,器形有盆、罐、甕、鼎等,有云紋、幾何紋瓦當及外繩紋、內麻點、布紋板、筒瓦,有漢磚井、瓦壁井各一眼。曾出土秦漢時期銅雙魚紋釜、柳葉劍、弩機、鏃、鐵釜和原始青瓷等文物。
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
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嶺中段南麓腹地, 寧陜縣縣城東北部,距省會西安148公里,車程2小時;距漢中193公里,車程2.5小時;距安康190公里,車程2.2小時。
公園占地面積201平方公里,南北環(huán)線118公里,森林覆蓋率98%,是中國中西部最為典型的生物多樣性區(qū)域。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分為大沙壩、焦陽溝、胭脂壩、三缸河、平河梁、旬陽壩等各具特色的六大景區(qū),有猿人谷、三炷香、千尺潭、天梯石、千年溶洞、萬畝草甸等90多個景點。
嵐皋縣南宮山景區(qū)
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境內,屬大巴山山系化龍山支脈,距縣城33公里,距安康市71公里,經經營面積7648公頃。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山上始建道觀,至清代逐漸演變成佛教勝地。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七月初二,高僧弘一在金頂蓮花盆中圓寂,為南宮山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
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由二郎坪、金頂、火山石、高山櫟、蓮花寨五大景區(qū)組成。以高僧弘一大師真身、古生代火山多次噴發(fā)的流跡、第四紀冰川遺跡和原始次生森林聞名遐邇,在省、市、縣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嵐皋縣國營林業(yè)總場13年的建設,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和景點建設都取得成就,現已成為陜、川、鄂、渝毗鄰地區(qū)游覽觀光、休閑度假、消夏避暑的旅游勝地。
鎮(zhèn)坪縣飛渡峽旅游景區(qū)
飛渡峽景區(qū)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區(qū),垂直差異大。高山區(qū)和低山區(qū)的季度轉換相差70天以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2.1℃,年平均無霜期250天,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顯著特點。
景區(qū)由飛渡峽山水自然游覽區(qū)與黃安壩高山牧場度假區(qū)兩大各具旅游形態(tài)景區(qū)組成。飛渡峽景區(qū)以山水自然示優(yōu),黃安壩高山牧場以草原康樂為要,二者融合在一起豐富了旅游的多樣性及層次感,并為景區(qū)的旅游敘事構建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漫步在大巴山腹地,“一腳踏二省,抬頭多重天”。置身其中,除了欣賞大自然神奇美景,更能享受大巴山獨特的時光靜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