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會現場

致發(fā)布辭
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魏濤 牟慶紅)10月13日上午,安康市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新聞發(fā)布會在市新聞發(fā)布廳召開。市文化文物廣電局負責同志介紹了全市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并回答了新聞媒體記者的現場提問。
據了解,從2012年起,市、縣黨委政府將文化建設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目前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持續(xù)提升,公共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
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基本形成。博物館、安康劇院、文廟二期、龍舟文化園、西城閣、香溪文化廣場等一批市級公共文化設施相繼建成投用,“藏一角”博物館6月底開放,漢江大劇院、香溪書院、江北體育運動中心重點項目陸續(xù)開工;漢陰、寧陜、平利等縣級文化藝術中心和一批重點鎮(zhèn)文體中心相繼建成投用,石泉縣影劇院、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建設和鎮(zhèn)坪、嵐皋文化藝術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全市有公共圖書館11個、公共文化館(群藝館)11個、博物館13個(其中政府9個,行業(yè)4個);全市140個鎮(zhèn)辦和1736個村(社區(qū))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正在加快建設,今年年底前建成達標20%。建成各級電子閱覽室161個,文化資源信息共享服務點1528個,農家書屋2497個;直播衛(wèi)星電視“戶戶通”工程和有線電視“小片網”整合完成,直播衛(wèi)星“戶戶通”39.19萬戶,有線電視用戶22萬戶(其中高清用戶5萬多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8%,農村應急廣播實現基本覆蓋,中心城區(qū)便民應急廣播啟動實施,城市公園、休閑場所、公交站點實現全覆蓋,全市廣播綜合覆蓋率94%,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體系基本形成。
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持續(xù)提升。每年爭取中省投入近億元,組織實施了 “村級文化專項支持”、“三區(qū)人才支持計劃”、“文化活動器材配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數字文化驛站”、“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廣播電視戶戶通”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夯實了公共文化服務基礎。
公共文化創(chuàng)建工作卓有成效。“振興漢劇”工程于2013年9月獲得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創(chuàng)建資格,今年5月迎接國家驗收、命名;漢濱區(qū)、旬陽縣連續(xù)三次蟬聯“全國文化先進縣”,白河、紫陽、漢陰、石泉、寧陜5縣創(chuàng)建省級文化先進縣,通過省政府驗收命名,文化先進縣達標率70%,位居全省第一;創(chuàng)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2個、“陜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3個;在全國圖書館、文化館、鎮(zhèn)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中,全市圖書館一級館1個,三級館5個,達標率60%。
公共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漢調二黃、紫陽民歌多次走出國門;現代漢調二黃大戲《蓮花碑》到廣東東莞、新疆奎屯、江蘇蘇州演出;連續(xù)三年組織實施“春雨工程”安康文化志愿者邊疆行活動,被文化部、中央文明辦授予優(yōu)秀示范項目、典型案例。常年舉辦陜、甘、川、豫、鄂毗鄰地區(qū)五市群眾文化交流展演活動,正在組織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城市文化聯動活動,不斷加強國內外和區(qū)域間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