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農村土地確權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儀式饒峰舉行
安康新聞網訊 (記者 艾蓓) 石泉縣饒峰鎮(zhèn)光明村的村民劉倫剛第一個拿到自家的土地確權證書,臉上樂開了花,不斷用手摩挲著鮮紅的證書封面說道:“這兩年農業(yè)的經營方式變化比較大,土地流轉越來越頻繁,現在拿到了土地確權證書,將來無論自己種還是流轉給別人,心里都踏實了”,耕地有了戶口本,農戶吃了定心丸。
10月27日,一個宛如鐮刀和麥穗組成的日子,讓饒峰鎮(zhèn)人刻骨銘心,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儀式在石泉縣饒峰鎮(zhèn)光明村舉行,首批158農戶拿到了紅本本,農村耕地有了正式的“戶口簿”。市委副書記陳勇、副市長魯琦出席頒證儀式并向饒峰鎮(zhèn)光明村村民代表分別頒發(fā)了鮮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據了解,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自去年8月開始,我市按照省的統(tǒng)一部署,按照“確實地、賦真權、登準記、頒鐵證”的原則,確定了全市整體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確權頒證工作。以市、縣、鎮(zhèn)、服務中心組建7500余名干部蹲點包村,村、組干部及群眾代表積極參與,密切配合測繪公司開展指界測繪、調處糾紛、公示審核、建簿登記、頒發(fā)權證、建庫歸檔等工作。
土地確權頒證后農民將得到哪些實惠?市農業(yè)局工作人員介紹,這集中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首先,強化了物權保障。土地是農業(yè)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的“命根子”。確權后,誰要動農民的土地,都得農民點頭,農民可以放心將土地流轉;其次,強化了承包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經過確權頒證之后,土地既是資源,又是資產,在擁有自己的土地使用權之后,可依法對承包地進行流轉,交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來經營,換取實物或租金,實現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增加;第三,農民可用自己的權證進行抵押貸款;最后,明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歸屬。這就為解決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的各項合法權益提供強有力的原始依據。
截至目前,石泉縣25個村,145個村民小組完成公示,12個村完成基礎數據入庫,61個村民小組完成測繪及入庫,全市700個村已完成一輪公示,466個村已完成二輪公示。隨后,我市各縣區(qū)都將陸續(xù)開始頒證,力爭12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市農村承包土地確權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