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艾蓓
3月19日,市新冠肺炎疫情聯(lián)防聯(lián)控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印發(fā)的《應對疫情影響支持餐飲服務單位復工復產的意見》指出,支持具備合法經營資格、取得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照的餐飲服務單位在嚴格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恢復營業(yè)。
消息一出,市民紛紛響應,喊著要“報復性地吃回來”。那么,具體情況如何,餐飲服務業(yè)是否真的走進“春天里”?
餐飲復工從“線上”開始
“米線店開門了,這真是一個好消息。”家住中心城區(qū)民榮曼哈頓小區(qū)的李女士早晨打開手機,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上線外賣平臺的餐飲商戶更多了,其中就有她平時最愛光顧的米線店。
在位于鼓樓街的馬家米線店門口,記者看到,四五位市民在店門外等候取餐,大家都戴著口罩,相互間隔著一定距離。“一個多月沒吃米線了,開車路過看見開門了,趕緊買一碗打包帶走。餐廳服務員消毒工作做得很到位,口罩、手套一樣不少,讓人比較放心。”在漢濱區(qū)政府上班的張女士說。
“我們目前只提供打包和外賣服務,謝絕顧客店內就餐。外賣在專區(qū)進行加蓋打包,打包員也及時進行手部清潔,并且每一位進店的顧客,我們都會對其進行體溫檢測。”馬家米線店的老板介紹。
前來取餐的外賣小哥陳明表示,最近幾天配送范圍內的商家數(shù)量明顯增加,不少餐飲店也開通了外賣業(yè)務。
蓮花餐飲(金苑大廈)總經理張龍愛介紹,2月23日,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該店開始復工并啟動了“戰(zhàn)地食堂”。24日開始線上配送盒飯,為一線醫(y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提供免費供餐保障。針對疫情,店里特別設置了“分餐室”,所有外賣食物都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操作,店員佩戴口罩、手套,做好餐品后放入熱循環(huán)保溫柜。最后再對前來取餐的外賣騎手進行消毒和體溫檢測后,由騎手取餐送達。這樣的“零接觸外賣”每天達到了百余份。
而除了中餐、火鍋等熟食的外賣,位于南環(huán)路的班花串串餐飲店就采取線上下單、線下門店自提和無接觸外送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新鮮的便民平價蔬菜、海鮮、肉類等產品,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
記者從市市場監(jiān)管局獲悉,全市共有餐飲經營許可單位15282家,現(xiàn)已復工營業(yè)8863家,復工率達到58%。從市商務局獲悉,全市限額以上餐飲業(yè)共189家,截至3月25日已經有176家復工營業(yè),復工率達到93.1%。
堂食恢復限客接待
3月23日,記者走訪了10多家中心城區(qū)餐飲單位后發(fā)現(xiàn),出來吃飯的人并不多。
睿智天龍酒店餐飲副經理張靜說,開放堂食第一天,接待了3個包廂的客人,因為規(guī)定每個人要拉開距離,因而所有包廂人員都減半接待,接待的客人并不多。民航安康大酒店也遇到相同的情況,開放堂食第一天只接待了兩三桌。“我們采取的是預定式的,堂食客人是從哪里來都要在預定時先了解。現(xiàn)在來堂食的客人不多,我們?yōu)榇诉特意設計了專門的菜單,只提供部分菜品。” 該酒店負責人鄒斐告訴記者。“安康賓館嚴格遵守政府規(guī)定的防疫措施,所有上崗員工每日測量體溫并保留存檔,廚師操作上崗必須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廚房用具每日消毒,嚴格控制食材來源及制作過程,如有客人進行堂食,賓館也有著嚴格的流程和方案。”安康賓館總經理助理劉娟說。
蓮花餐飲公司高新小吃城除了恢復堂食、線上外賣外,也推出了系列優(yōu)惠活動,吸引消費者。該公司總經理李艷告訴記者:“比如火鍋區(qū)全天菜品5.9折,蘸料、小吃、主食、酒水全部免費,對于線上的顧客,我們也聯(lián)合美團和餓了么推出了各種家庭套餐、盒飯和火鍋外送,為顧客提供無接觸送餐服務。”
3月23 日傍晚,川西壩子火鍋黨校路店,3個大人帶著1個小孩進入店內。一樓的工作人員在對顧客一一進行體溫測量,并在其手臂上貼上“體溫已測”的標識后,帶領顧客進入二樓前臺,再進行包括住址和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登記。最后根據(jù)“一人一方”的原則引客入座,并提醒他們要等到食物上桌才能取下口罩開始用餐。
“在相關部門的幫助指導下,我們從3月10日起恢復了堂食。”該店總經理秦云告訴記者,目前店里正試行限制性堂食服務,即:就餐場所實際用餐人數(shù)不超過桌位數(shù)的50%,2人小桌實行1人1桌;4人、6人條桌不超過2人1桌;8人方桌不超過4人1桌;圓桌顧客至少隔1位就坐。
“為了保證市民的用餐安全,我們會對恢復堂食的餐飲店進行不定時抽查,一旦發(fā)現(xiàn)不符合要求的,會責令其整改。”漢濱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老城所副所長丁義斌介紹。
倡導“公筷公勺”,讓用餐更安全
文明和衛(wèi)生的用餐方式,展現(xiàn)的不僅是個人禮儀,更是對自己和他人健康負責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
日前,記者在中心城區(qū)多家餐飲店了解到,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許多餐飲店還積極引導市民做好文明用餐。位于中心城區(qū)的和湘源餐飲店,在每位食客的餐盤上放置了公筷公勺,同時在菜品上也放置了公筷公勺,方便顧客使用。同樣,在美味故事酒店、巴厘海自助餐廳,為做好文明用餐的宣傳和引導工作,店內為就餐顧客準備了兩雙公筷公勺,并主動引導顧客使用。
“商家為顧客準備公筷公勺用餐非常好,倡導大家自覺文明用餐。”市民張女士表示,圍坐合餐、相互夾菜是中國人的習慣,在大家品嘗美食和享受團聚的時刻,用餐的衛(wèi)生和安全也不容忽視。傳統(tǒng)的就餐習慣,極易造成病毒和細菌的傳播。因此,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非常有必要,此舉既文明又衛(wèi)生。
“一些市民不理解公筷公勺的使用,原因可能在于‘面子’,覺得使用公筷公勺就是嫌棄別人。”市民吳先生呼吁各餐飲商家積極主動為顧客提供公筷公勺,讓大家習慣這一用餐方式,避免病從口入。
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科鄧英表示,使用公筷公勺,不僅僅是一種文明禮儀,更重要的是為了防止疾病的傳播。為保護大眾健康以及提升文明素養(yǎng),建議大家用餐時使用公筷公勺,為自己和他人健康負責。
記者了解到,為倡導文明用餐方式,此前,我市相關部門與餐飲協(xié)會已發(fā)出倡議,呼吁市民用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在采訪中,針對使用公筷公勺用餐,有不少市民建議相關部門以及餐飲商家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形成濃厚的文明用餐氛圍,讓文明用餐理念更加深入人心。